Spring内部提供了一个BeanPostProcessor接口,这个接口的作用在于对于每一个新构造的实例可以做一些自定义的修改。比如如何构造、属性值的修改、构造器的选择等等。
只要我们实现了这个接口,便可以对构造的bean进行自定义的修改。
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图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自BeanPostProcessor接口。多出了3个方法:
1 | //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方法的作用在目标对象被实例化之前调用的方法,可以返回目标实例的一个代理用来代替目标实例 |
总结:
- 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BeanPostProcessor接口,它内部提供了3个方法,再加上BeanPostProcessor接口内部的2个方法,所以实现这个接口需要实现5个方法。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主要作用在于目标对象的实例化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包括实例化对象的前后过程以及实例的属性设置
- 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方法是最先执行的方法,它在目标对象实例化之前调用,该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是Object,我们可以返回任何类型的值。由于这个时候目标对象还未实例化,所以这个返回值可以用来代替原本该生成的目标对象的实例(比如代理对象)。如果该方法的返回值代替原本该生成的目标对象,后续只有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会调用,其它方法不再调用;否则按照正常的流程走
- 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方法在目标对象实例化之后调用,这个时候对象已经被实例化,但是该实例的属性还未被设置,都是null。如果该方法返回false,会忽略属性值的设置;如果返回true,会按照正常流程设置属性值
- postProcessPropertyValues方法对属性值进行修改(这个时候属性值还未被设置,但是我们可以修改原本该设置进去的属性值)。如果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方法返回false,该方法不会被调用。可以在该方法内对属性值进行修改
- 父接口BeanPostProcessor的2个方法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和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都是在目标对象被实例化之后,并且属性也被设置之后调用的
- Instantiation表示实例化,Initialization表示初始化。实例化的意思在对象还未生成,初始化的意思在对象已经生成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多出了3个方法:
1 | // 预测Bean的类型,返回第一个预测成功的Class类型,如果不能预测返回null |
总结:
- 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它内部提供了3个方法,再加上父接口的5个方法,所以实现这个接口需要实现8个方法。Smart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主要作用也是在于目标对象的实例化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事情。它是Instantia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的一个扩展。主要在Spring框架内部使用
- predictBeanType方法用于预测Bean的类型,返回第一个预测成功的Class类型,如果不能预测返回null。主要在于BeanDefinition无法确定Bean类型的时候调用该方法来确定类型
- determineCandidateConstructors方法用于选择合适的构造器,比如类有多个构造器,可以实现这个方法选择合适的构造器并用于实例化对象。该方法在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方法和postProcessAfterInstantiation方法之间调用,如果postProcessBeforeInstantiation方法返回了一个新的实例代替了原本该生成的实例,那么该方法会被忽略
- getEarlyBeanReference主要用于解决循环引用问题。比如ReferenceA实例内部有ReferenceB的引用,ReferenceB实例内部有ReferenceA的引用。首先先实例化ReferenceA,实例化完成之后提前把这个bean暴露在ObjectFactory中,然后populate属性,这个时候发现需要ReferenceB。然后去实例化ReferenceB,在实例化ReferenceB的时候它需要ReferenceA的实例才能继续,这个时候就会去ObjectFactory中找出了ReferenceA实例,ReferenceB顺利实例化。ReferenceB实例化之后,ReferenceA的populate属性过程也成功完成,注入了ReferenceB实例。提前把这个bean暴露在ObjectFactory中,这个ObjectFactory获取的实例就是通过getEarlyBeanReference方法得到的
BeanPostProcessor
BeanPostProcessor接口是最顶层的接口,接口定义:
1 | public interface BeanPostProcessor { |
总结:
-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是指bean在初始化之前需要调用的方法
- 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是指bean在初始化之后需要调用的方法
- 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和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方法被调用的时候。这个时候bean已经被实例化,并且所有该注入的属性都已经被注入,是一个完整的bean
- 这2个方法的返回值可以是原先生成的实例bean,或者使用wrapper包装这个实例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BeanPostProcessor接口。多出了1个方法:
1 | void postProcessBeforeDestruction(Object bean, String beanName) throws BeansException; |
该方法是bean在Spring在容器中被销毁之前调用
MergedBeanDefinitionPostProcessor
DestructionAwareBeanPostProcessor接口继承BeanPostProcessor接口。多出了1个方法:
1 | void postProcessMergedBeanDefinition(Root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Class<?> beanType, String beanName); |
该方法是bean在合并Bean定义之后调用
总结
Spring内部对bean的构造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如果我们想修改这套体系,只能使用Spring提供的BeanPostProcessor接口去处理。这样做的好处:
遵循设计模式的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我们只需要实现接口进行扩展即可,不需要修改内部的源码
下一篇,将分析Spring内置的一些BeanPostProcessor的功能。
参考:http://fangjian0423.github.io/2017/06/20/spring-bean-post-processor/